我国金属容器包装行业的状况和趋势下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7日 点击:[1]人次
我国金属容器包装行业的状况和趋势(下)
三、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内发展趋势
金属包装产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其主要产品的特点是:保质期长、携带方便耐碰撞、不易造假占优势。在入世及奥运申办成功的新世纪大好形势下,一些相关行业已出现增产的势头,它将带动金属包装行业内需和出口商品的双增长。预计在马口铁及辅助材料价格不再上浮的情况下,金属包装行业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可能的。其依据是来自饮料协会的信息,碳酸饮料及其他多种不充氮的饮料2001年是1680万吨,以10%增幅计算,预计今年可达1850万吨,其中灌装马口铁三片罐约42亿只、食品罐头灌装金属罐平均约用40亿只、啤酒产量全国已达到2300多万吨,其中灌装二片罐以4%计算,有啤酒92万吨需用铝制易拉罐25亿只。其他尚有油脂、化工、军品、药品、化妆品等所需各种桶罐和钢桶尚未计算在内。如上下游相关行业售价基本稳定的话,金属容器有可能迎来“八五”以后的第二次飞跃。
综上所述,金属容器发展空间较大,特别是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需要较大量的金属桶罐包装,入世后,一些外商纷纷来华投资,金属包装容器领域亦不例夕卜,他们带来了新设备、新技术来华设厂,而我国的金属桶、罐质量已达到先进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外商所需桶、罐不会舍近求远从国外远隔重洋运进中国,这部分又增加不小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的优势是该行业从国外引进性能良好的装备:其中两片罐生产线26条,马口铁三片罐生产线近300条,各种瓶盖进口设备达300多台(套),另有印铁、涂铁设备达500条,进口和国产各占一半。其他还有相当部分国产性能较好的设备。金属容器行业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金属桶罐的需求量以2001年数据为准:铝制两片罐70亿只、马口铁三片饮料罐40亿只、食品罐头罐38亿只、各种瓶盖432亿只、35L-208L钢桶4000万只、气雾罐6亿只、易拉盖120亿只、4-20升马,铁化工桶46亿只、各种杂罐44亿只、桶罐内涂外印155亿印次。以下游行业年平均以10%的速度递增,按上述十种主要产品排序测算,今年预计可分别达到:75亿只、42亿只、40亿只、523亿只、4840万只、7.3亿只、174亿只、55.7亿只、53.2亿只、188亿印次,或许更多一些。
(二)国外发展趋势
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各种金属罐4100亿只:其中马口铁饮料罐和食品罐近2000亿只、铝罐2000多亿只、气雾罐约100亿只。亚洲饮料罐和食品罐在过去十年中增长率分别为:两片罐250%、三片罐63%、食品罐71%。以国外饮料罐及食品罐头两项为例,年人均消费量:我国年人均消费各种饮料罐约8罐,美国年人均380罐相差甚远。食品罐头我国年人均不足1公斤、日本人均23公斤、欧洲人均50公斤、美国90公斤。另据国外信息,先进国家己有用0.07-0.14mm的极薄金属板(铁、铝)复膜后制咸可进入微波炉加热的食品容器。我国现在已研制成功单面复膜铁。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虽快,由于人口众多,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国际消费水平。正因为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因此,包装工业发展空间就更大。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金属包装行业目前市场已供大于求,不宜再重复引进设备,应挖掘现有潜力。
(2)国产包装机械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其性能差距较大,建议机械研究机构应努力研制高性能的包装机械设备,争取替代进口节约外汇。
(3)金属容器生产企业在保名牌的同时,应开发新产品,在规格、造型等方面有所创新,不能几十年一贯制,不创新就没发展前途。
(4)铝制两片罐、马口铁三片罐、皇冠盖设备,大有潜力可挖,应适当限制引进。
(5)马口铁价格虽有所下降但仍没回归到合理价格上来,波动性较大,今后我们将加强与马口铁联谊会沟通。
五、明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一)为了提高今后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重点工作首先召集各骨干大型企业进行座谈,争取强强合作,相同的经济性质,各自没有较大的包袱,尽可能进行整合,组建集团化。并推动中小型企业逐步松散联合。
(二)建议主管部门对金属桶罐占成本70%的马口铁厂家的价格给予关注,在马口铁生产企业不亏损的情况下应控制其价格的稳定。
(三)建议各马口铁生产厂家在可能条件下,生产0.16mm以下的超薄型加硬度的薄铁,在不影响质量的原则下,有利于金属容器,行业降低成本,改变只有毛利10-15%困难局面。这对国内马口铁生产企业有生意可做,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多用国产铁,减少进口。
(四)宣传贯彻中国包协“六大”精神及有关改革措施,遵照中国包协修改后的章程,下一步再修订金属容器委员会工作规则。
(五)继续推行价格自律工作,对互相压价、不规范的无序竞争,将继续召集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协调,逐步推进统一下限价格。打算先推动部分大型企业进行组合,只有把松散的企业整合起来,方可有利于价格自律。
今后的工作我们一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按协会的工作要求,团结全体同仁共同努力,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做好!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